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科医师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等。
根据指南,儿童常见肺炎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UMPP)、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及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1、MPP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2、SMPP多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伴有肺内和肺外并发症,若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 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等时,患儿可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发生肺栓塞的患儿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发生肺外并发症时可出现相应脏器损伤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各系统受损的表现,常见肺外并发症见第十部分。
3、少数MPP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气道发生PB、弥漫性细支气管炎以及严重PE等有关。个别病例以严重肺外并发症为主要表现。
4、国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MP感染较普遍,可能是导致SMPP、MUMPP以及RMPP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MP培养:是诊断MP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MP培养需要特殊条件且生长缓慢,难于用于临床诊断。
2、MP核酸检测:包括MP-DNA或MP-RNA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适用于MPP的早期诊断。
3、MP抗体测定:MP-IgM 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5d出现,可作为早期感染的诊断指标。颗粒凝集法(particle agglutination,PA法) 是实验室测定血清MP-IgM 抗体的主要方法,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160 可以作为MP近期感染的标准。测定IgM、IgA、IgG等亚类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对诊断MP感染也有价值,但阳性折点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免疫胶体金法可定性检测MP-IgM抗体,阳性提示MP感染,阴性则不能完全排除MP感染,适合门急诊患儿快速筛查,但也可出现假阳性,因此判定抗体检测结果务必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作综合分析。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后期可轻度升高。SMPP患儿多于发热3d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占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D-二聚体、血清铁蛋白以及某些细胞因子不同程度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是过强免疫炎症反应的标志。一些SMPP患儿可有白蛋白降低。SMPP患儿中性粒细胞占比和CRP明显升高也可能与细菌混合感染有关。
呼吸道感染可以诱发诸多疾病,相同病原体能够导致多种疾病,而一种疾病也可能由诸多病原体所致,所以及时明确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类型,对进一步诊疗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腺病毒(ADV)肺炎:多发于6月-2岁儿童,重症患儿中毒症状重,多有喘憋,早期听诊肺内呼吸音减低,主要鉴别依据为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查。但需警惕,腺病毒可以与MP混合感染。
流感病毒肺炎:以流感流行季节多见,多有流感或疑似流感患者接触史,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随后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和肺部体征,影像学与MPP有时类似。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查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或核酸阳性可确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突出,胸部CT最常见的表现是磨玻璃影、以肺外带为主的多发小斑片影、间质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检查鉴别。OB视讯OB视讯OB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