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下称“金准医学”)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约410.38万元,执行法院为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立案时间为2023年2月16日。
自2022年12月以来,受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影响,大规模核酸检测退场。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9日核酸检测量为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1月23日降至最低28万。
核酸检测需求的变化,不仅影响着生产核酸检测试剂的企业,也对承担核酸检测服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造成冲击。
独立医学实验室 (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ICL) 又称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于医院之外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服务,能独立承担相应医疗责任的医疗机构。
疫情期间,基于庞大的检测需求,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成为新冠病毒检测的主力军。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医学检验实验室数量为1109家。
另据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已达1800余家。
然而,当市场需求回落,这些在疫情中崛起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又将何去何从,成为资本市场的疑问。
“对公司而言,营收和利润均会受到影响。”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从业人员黄安(化名)告诉时代财经。
天眼查显示,金准医学成立于2019年5月28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实缴资本934万元,其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医学检验科医疗服务、零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等。
金准医学主要参投了河北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下称“河北金准医学”),持股比例为80%。河北金准医学则成立于2022年4月19日,主要从事医学检验业务等。
金准医学遭强制执行一事,原告为达安基因(002030.SZ),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
针对此次纠纷的具体事宜,时代财经致电达安基因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具体情况以法院的最终判决书和公开的文件为准,现在我们的法务也在积极处理这件事。”
这并非金准医学首次成为被执行人。天眼查显示,早在2022年8月,金准医学还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了约504.06万元。
这些并不足以展示金准医学负面缠身的全貌。2022年1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金准医疗罚款1000元,事由系其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4个月后,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金准医学于2022年4月至5月在北京市区域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未按照政府要求对10混1采样样本单管单检,擅自使用2管或3管混成1管检测,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且情节严重,随即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022年5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查证,金准医学在核酸检测工作中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3管混管检测,严重违反质量安全规定,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导致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发现和管控不及时,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风险。随即,金准医学的执照(登记证)被吊销。
金准医学所出现的问题并非个案。疫情期间,第三方医学检验在蓬勃生长的同时,也滋生了较多失序行为。去年12月,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因“假阴”事件深陷舆论风暴,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实际上,第三方医学检验属于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行业准入壁垒。如果从事HIV、利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的检查,需同时具备《艾滋病筛查检验资格》《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审核证书》等专业资格证书。
此外,在质控方面,还需通过诸如ISO17025、ISO15189或CAP等国际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认可。
“理论上,上述软件与硬件的要求都需要满足,才能提供相应的资质。”IVD(体外诊断)资深从业人员武刚(化名)告诉时代财经。
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答“疫情走出大流行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这是否意味着本轮疫情已经结束?”的提问时表示,如果从疫情本身特点来看,可以说这个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的感染在我国来看,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目前,核酸检测需求已经大幅减少。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也早已提前布局,为转型做准备。
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迪安诊断(300244.SZ)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传统诊断业务才是公司的主要业务,公司从战略到人力投入等都是在这一领域。疫情形势好转,新冠检测需求下降,如果剔除新冠检测相关业务,我们反而能更专注在主业上。”
该人士称,目前,HPV检测业务是迪安诊断的一个重要板块,主要通过与医院合作铺开业务。“我们是全国布局,公司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平台沉淀等,都是小的第三方机构比不了的。”
此前由于市场需求暴涨,为了应对庞大的业务量,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等纷纷购买相关仪器设备,如PCR仪器等。但时至今日,时代财经从闲鱼平台关注到,部分商家已经在转卖PCR仪器。
前述迪安诊断证券部相关人士也表示,“2022年年底时,公司已经将冗余的PCR仪器等设备进行报废,并在财务上做了处理,因此此前投入的这部分设备并不会在2023年对公司产生影响。”
不止设备冗余。黄安告诉时代财经,他此前所在的公司,包括营销、实验室等岗位已经满编,今年基本不会继续扩招,“因为疫情,集中招聘了一批全职与兼职人员,对公司来说,经营和人力成本压力较大”。
“今年也要勒紧裤腰迎接挑战。”IVD从业人员刘梦(化名)告诉时代财经,她所在的公司是某大型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上游企业,提供原材料、试剂盒等,但由于下游业务受到影响,企业出现危机。
当下,首要任务是发展新冠相关业务以外的管线,但目前看来,都只是有苗头,还没有起色。